【走前列、建新功】yl6809永利官网师生赴榕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学习调研暨“南强‘职’路”专项行动
4月20日,yl6809永利官网师生赴榕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学习调研并访企拓岗。调研由院党委书记陈锦华、副书记张晗带队,院党务秘书赖珊珊、团委书记胡雯、学生党支部宣传骨干、宣传中心学生团队、学生会、研究生会宣传骨干、考古文博专业学生等参加了学习调研。
1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
触摸传媒前沿脉搏
上午,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全媒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我们1993级院友林兴华对学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带领参观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展厅,介绍了集团的发展历程、办台方针、组织架构、各个节目中心的特点和取得的成就等,让师生们全面了解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整体情况,激发了同学们做好宣传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随后,师生们分组参观了广播全媒体中心先进的演播厅、导播间,近距离感受广播节目制作的全流程,体验可视化广播的直播过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全媒体中心全媒体事业部副主任陈伟为同学们带来 “新媒体流量密码:以东南广播抖音号运营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结合实例,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如何把握新媒体特点和传播规律,以及“内容垂直化”“形式创新化”“用户精准化”“传播立体化”4点核心运营策略,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互动环节,陈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新媒体面临的机遇挑战、新媒体宣传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实习实践等方面内容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校宣传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宣传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探寻历史文化密码
下午,师生们走进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省考古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我们1998级院友张金德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福建省的重大考古发现,带领师生们参观了考古院田野考古、公众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各部门。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我们2003级院友陈丽君等领导与学院师生在会议室进行深入交流,介绍了考古学科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前景,探讨联合培养考古学科人才的可行性。


通过交流,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考古工作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未来职业发展更加坚定、就业规划更加清晰。

3
福建博物院:
领略文化瑰宝魅力
在福建博物院,讲解员带领同学们穿梭于各个展厅,欣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身在中医——中医药的奥秘与智慧”临时展中,同学们游历四季五行,重新审视中医药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国家宝藏——福建博物院文物特展”内,透过织物、白瓷与信笺,同学们共溯八闽大地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闽迹踪寻——福建考古成就展”里,让同学们从土火证史到水下探秘,见证福建考古事业的征途;在“近水远山皆有情——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明清山水画展”间,同学们徜徉于笔墨青绿之上,探寻一方艺术天地所蕴含的无尽情思。

福建博物院院长楼建龙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在文博行业的就业问题与带队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4
林则徐纪念馆:
传承爱国精神、弘扬民族正气
在林则徐纪念馆,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禁毒展、林则徐史绩展及书画厅,对于这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前辈伟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史绩展以时间之锚,定位“进京受命”“宠辱皆忘”“固我海防”“虎门销烟”等高光时刻,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近历史现场,深入解读这个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清正务实的社稷大臣、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本次活动既是一场宣传思想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南强‘职’路——工作世界探访行动”的生动实践,不仅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宣传素养,增强了学科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了解行业、职场体验的宝贵机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就业信心。
yl6809永利官网高度重视学生宣传素养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下一阶段,学院将继续挖掘校友资源,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平台。
学习感悟
尤章恒 2022级本科生
本次活动前往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参访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省博物院、林则徐纪念馆等地,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作为宣传中心成员,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参访令我们印象深刻。集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建台以来的发展历程、丰富的频道资源以及荣获的诸多奖项,令人敬佩。新媒体运营的专题讲座使人尤为受益,老师从内容策划、时长把控、形式创新等维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运营经验,破解流量密码。这次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交流学习,拓展了我们的宣传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王忆东 2023级博士生
本次闽都之走访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从电台模式1.0到2.0,变的是展示形式,不变的新闻媒体人的初心。在时代的浪潮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以犀利的新闻视角、创新的运营理念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展示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作品。让我深切感受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精神,感受历史传统与科技发展在福州的深度交融。
赵喆希 2023级本科生
本次学习调研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历史名城在时代浪潮中的沉稳与焕新。在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我感知到新媒体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交流传播;在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脊梁的精神光辉激荡心灵,“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肝胆赤诚概括出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图谱;福建博物院则以琳琅文物勾勒出八闽大地千年的文化血脉。这一趟文化探索之旅不仅让我沉浸于福建悠远的人文魅力,也让我更加理解守正创新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唯有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基因,方能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
祖希然 2022级本科生
这次福州实践收获满满。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深入了解传媒行业,感受企业魅力与机遇,为未来就业拓宽思路。漫步三坊七巷,重温总书记考察路线,领悟文化传承意义;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敬仰先辈爱国精神;走进省博物院,领略八闽文化瑰宝。一天行程充实又深刻,让我对福州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有了全新认识,也激励我努力学习,传承文化,投身时代发展浪潮。
苟钦 2021级本科生
在学院的周密组织下,我们走进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福建博物院。近距离端详历经沧桑的出土文物,与专家们深入探讨考古发掘的奥秘,我深刻感受到考古工作者追寻历史真相的热忱与担当。这场别出心裁的实践活动,宛如一把开启时空之门的钥匙,将书本中抽象的考古知识与鲜活的文化遗产研究有机融合。不仅让我触摸到考古事业的厚重与精妙,更让我坚定了未来深耕的目标。这段难忘的实践之旅,就像照亮探索之路的灯塔,鼓舞我在考古学领域不断求索,为还原历史脉络、传承文明薪火奋勇拼搏。
王凯琴 2024级硕士生
本次实践活动,使我真切触摸到历史学科贯通古今的立体维度,既是对福建文化基因的系统解码,也是对职业使命的重新审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依托数字技术搭建闽台文化交流通道;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区域文明脉络,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学理支撑;福建博物院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凝结着八闽大地的开放与坚守,彰显文明传承的时代价值。无论是媒体人用镜头传递文化温度,考古工作者以匠心夯实文明根基,还是博物馆用创新赋能历史阐释,都让我看到:考古的价值,在于将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推动时代的现实动能,历史考古研究绝非故纸堆里的单向凝视,而是以学术薪火构筑文明传承链条,用创新思维激活文化基因知行合一的探索。
黄雅晴 2022级硕士生
本次访企拓岗之行,实地参访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福建博物院。通过广播影视集团的参观与学习,我对新媒体的运营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学习,多涉猎;在省考古院,前辈们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一线考古工作者的情怀与不易,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在省博物院参观了多个展览,详细了解展览的内容、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应如何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与展示。此次访企拓岗让我意识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至关重要,通过实地探访,我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未来在考古文博领域发挥所学、贡献力量的决心。
李佳蓉 2023级硕士生
经过本次活动学习,我明白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在考古文博专业的学习中,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在专业的田野中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促使自己全方面发展。同时,要十分注意打牢专业基础,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高效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深入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张骞元 2024级硕士生
在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及福建博物院,通过观摩珍贵文物、对话行业专家,我深刻感受到文博事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担当。此次活动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既拓宽了专业视野,也让我更明晰未来职业方向,激励我以更扎实的学术积累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感谢学院搭建的实践平台,为我们的成长注入鲜活力量。
邓淇蓝 2024级硕士生
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我们走进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福建省博物院开展“访企拓岗”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工作场景、对话专家人员,我不仅直观感受到行业前沿动态,为我的就业认知打开了一扇窗,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理论知识与田野考古相结合的重要性。感谢学院搭建的桥梁,此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不断前行的力量。
孙桂林 2021级本科生
4月20日参访福建考古研究院时,单位里的师兄师姐热情招待了我们,在座谈环节还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解析了单位的用人需求,并反复叮嘱要注重实习以及夯实专业基础,鼓励我们多下田野。带队老师与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深入探讨校地协同育人模式,让我直观感受到学界与业界的联结。在福建博物院"闽迹寻踪"展厅参观,看到熟悉的器物标本也让我倍感亲切。这次实践让我获益颇丰,不仅收获了职业规划指引,也让我真正看到学术研究在现实中的运用。
文字:陈思芃、周颖
摄影:张含笑、郭思涵
排版、责编:何思齐
审核:赖珊珊